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油画之都,哈尔滨不为人知的历史

发布日期:2018-05-29

油画之都,哈尔滨不为人知的历史 

油画之都,哈尔滨不为人知的历史 

油画之都,哈尔滨不为人知的历史 

阿佐甫采娃及其作画

  一提到哈尔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欧式风情;一说起哈尔滨的文化名片,很多人会冲口而出“哈尔滨之夏”“音乐之都”。事实上,在哈尔滨的发展历史上,还有另一个文化名片,那就是“油画之都”。

  可以说,哈尔滨是中国比较早出现西洋绘画教育的城市,也是俄罗斯油画在中国比较早的传播地之一。俄罗斯绘画精品收藏家王同镇说:“哈尔滨是世界文化交融的地方,在俄侨画作中显现出包括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老道外等许多具有本土气息的元素。同时,俄侨画家的停留也对中国油画产生积极影响。”

  据了解,俄罗斯油画兼有东西方文化色彩,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曾经构建了中国油画发展的一段重要历史。近年来,随着中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俄罗斯油画重新回到中国人的视野中。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于冠超在《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俄侨的西画传播与影响》一文中,对俄侨画家对哈尔滨的影响做了如下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大批的沙俄建筑师、雕塑家、画家相继流入哈尔滨,这些古典写实派画家和印象派画家,通过艺术创作,创办学校,组织展览,创办美术刊物等方式,直接传播了油画的创作技艺和西方流行的艺术风格,完成了哈尔滨城市早期西画传入的过程。20世纪20年代,俄侨艺术家工作室在哈尔滨发展起来。当时哈尔滨的古董和艺术品商店,经营的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再加上教堂、电影院、俱乐部等公共场所壁画、雕塑、油画的陈列,引导了哈尔滨的文化风气。

油画之都,哈尔滨不为人知的历史 

斯捷潘诺夫从艺25周年画展

  哈尔滨最早的西画园地——哈尔滨第一美术学校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导林建群教授,对哈尔滨的油画历史沿革颇有研究,他接受采访时曾说,哈尔滨在西方美术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55年5月,中央美院开办了“马克西莫夫油画培训班”,“马氏教育教学体系”在当时成为中国各大美术院校的主要学习方向和方法。而比这早40年的哈尔滨,已经有俄侨艺术家在此开办学校、传播西画技艺了。

  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述笑告诉本报记者,1914年,著名俄侨画家、雕塑家戈林贝尔格从尼古拉耶夫斯克来到哈尔滨,开办了哈尔滨第一美术学校,教授了很多学生。通过素描、水彩画和油画的传授培养了许多西洋画人才。在李述笑会长参与主编的《画说哈尔滨》一书中提到,阿·阿佐甫采娃就毕业于哈尔滨第一美术学校,她的绣画独具一格,深得好评。

  有报道说,哈尔滨著名本土画家韩景生是俄侨画家培养出的杰出弟子之一,他从1925年就跟随俄侨画家学习素描和油画,1930年到俄侨画家开办的工作室学习,还曾在哈工大学习工作过9年,结识了多位俄侨画家,尤其受哈尔滨第一美术学校校长戈林贝尔格影响较深,二人曾共同外出写生,创作出很多表现哈埠风土人情的作品。

油画之都,哈尔滨不为人知的历史 

俄侨笔下的荷花艺术学院

  西洋画家培养的摇篮——荷花艺术学校

  继哈尔滨第一美术学校之后,俄侨艺术家组成的社团和开办的美术学校陆续在哈尔滨诞生,荷花艺术学校曾是当时哈尔滨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学校,除了音乐艺术,它更是俄侨画家和中国美术家群集的园地,也是培养美术人才的苗圃。

  李述笑会长曾经专门撰文《荷花艺术学校和哈尔滨俄侨美术家》,详细回顾了荷花艺术学校和哈尔滨西洋画发展的辉煌历史。1918年,俄侨艺术家米·阿·基奇金来到哈尔滨,在梅耶洛维奇大楼(今少年宫老楼)内创办了荷花艺术学校。基奇金是毕业于斯特罗加诺夫美术学校和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学校的高才生,才华横溢的肖像画家,在此教授素描和色彩画。

  荷花艺术学校的创办者和授课者大多是俄国从事艺术教育多年并颇有影响的艺术家,雕塑课教师阿·卡缅斯基是基奇金在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学校的校友,后来又到法国巴黎师从于创作出《思想者》的著名雕塑家罗丹,是一个天才雕塑家。艺术史教师是阿·别尔纳达齐和瓦·阿纳斯塔耶夫,造型艺术和雕塑课教师是著名教育家阿·霍洛季洛夫。

  荷花艺术学校培养的大批人才(包括中国学生)后来活跃于世界各地,维克多·阿尔纳乌托夫便是其一。上世纪20年代后期他离开哈尔滨去了上海,1938年移居美国。“二战”期间,他积极地参加了援助苏联反法西斯运动,后定居墨西哥。1963年返回前苏联,在日丹诺夫和彼得堡举办过个人画展。临终时他仍在怀念哈尔滨。

  维拉·库兹涅佐娃是基奇金的学生,后嫁给基奇金,1929年与丈夫由哈尔滨移居上海,1947年返回前苏联。他们在中国生活了27年,作品传播各地,桃李满天下。1989年,库兹涅佐娃在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东方题材的画展:中国名山大川之逶迤,小桥流水之恬静,庭院园林之隽秀,农民车夫之朴质尽入眼帘,令人流连忘返……这些精品的作者几乎都是哈尔滨荷花艺术学校的师生。

  后来,梅耶洛维奇大楼被当过医院、药房、秋林公司职工俱乐部、秋林公司中山商场、大明钟表眼镜商店等,解放后这里变成哈尔滨市少年宫,为国家、省、市输送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

油画之都,哈尔滨不为人知的历史 

阿·克列缅季耶夫作品《镜中的女人》

  广泛的西画培育基地——俄侨油画工作室

  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成立,设立了建筑科和机械科两个专业,其中建筑科学生要在预科阶段学习“西画”,成为传播西洋绘画艺术的学校之一。不过,当年在哈尔滨更为广泛的,还是很多俄罗斯绘画大师开办的油画工作室。

  俄文书籍《画家在远东》一书介绍了近百位俄籍画家,其中有20余位是在哈尔滨生活工作过的俄侨画家。李述笑会长说,当时,哈尔滨侨居了一批出色的俄侨美术家,如阿·斯捷潘诺夫、戈林贝尔格、阿·尼·克列缅季耶夫、米·洛巴诺夫、舍施明采夫、尤·斯米尔诺夫,伊·维尤诺夫等。他们中大部分是毕业于彼得堡、莫斯科或敖德萨高等美术学校的学生。

  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者列宾的弟子、著名画家阿·尼·克列缅季耶夫创办的油画工作室颇具影响。他毕业于敖德萨美术学校,后在彼得堡从师列宾,曾任沃木斯克艺术学校校长,在哈尔滨生活了十几年,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为水彩画和油画在哈尔滨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儿子由哈尔滨去法国深造,在马赛美术学院毕业时荣获过金奖。

  提起阿·斯捷潘诺夫,当年的哈尔滨文化界无人不晓。他1915年毕业于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俄国军队当过飞行员,战后又选择了他所钟爱的艺术道路。俄国十月革命后他来到哈尔滨,在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教授美术课,并在校外开办工作室,还在很多剧院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师,是有名的风景画家和肖像画家。他的很多作品展现了松花江金色的沙滩、城郊的田园风光,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第二故乡的眷恋。1941年1月2日哈尔滨举办了斯捷潘诺夫从艺25周年个人画展,取得了巨大成功。1955年他回到前苏联,在新西伯利亚继续其艺术生涯。

  米·洛巴诺夫也是哈尔滨俄侨美术家中的佼佼者。他在中国生活了25年,创作了上百幅画稿。他的作品有很多反映了哈尔滨建筑艺术和中国的庙宇,他画的《极乐寺庙会》、《孔夫子庙的桥与拱门》、《道观》等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他写生的《四方台林谷》、《庄稼人》等展示了他丰厚的生活底蕴。他的画表现了松花江的四季,其中《乘冰爬犁》成为其独树一帜的名作。

  舍施明采夫在哈尔滨西洋美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生于外贝加尔,20世纪20年代初来到哈尔滨,1941年移居上海,后在巴拉圭生活10年,在美国度过14年。他的作品大多抒发了他对俄罗斯风光和中国山川的热爱。他画的《岸边的驳船》、《船坞的小桥》、《哈尔滨水灾》、《市立公园之春》等作品抒发了画家对第二故乡的热爱。

  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画家高莽回忆说,他1933年进入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读书,曾先后跟几位俄侨画家学过油画。当时学校的美术教员就是阿·斯捷潘诺夫,“只是在大课堂里教过我,没有专门指导”。高莽课外的第一位油画老师是奥西波夫,每周两次到老师家里学习油画临摹,“他住在马家沟,独门独院,一座小平房,满院花草树木把房间遮得暗暗幽幽”。

  高莽的另一位老师是阿·尼·克列缅季耶夫,他回忆说:“我家从南岗搬到马家沟,克列缅季耶夫老师的画室跟我家相距不远,我是主动找上门的。克列缅季耶夫老师是私人办学,开了几个班,有静物班,有人物班。1943年,克列缅季耶夫为自己的学子们举办了一次画展,我们每人提供三四张作品。参观的人挺多,哈尔滨市一家用俄文出版的报纸还专门发表了评论文章。我的展品中有一幅《自画像》,保留到如今,这是我几十年从事油画创作的最早的纪念,也是我与俄罗斯美术情缘的记录。”

  哈尔滨本土的美术学校——美术专门学校

  于冠超在《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俄侨的西画传播与影响》一文中还提到一所本土的招收中国学生的学校——哈尔滨美术专门学校,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末,最初是一所私立学校,1929年1月转为公办并更名为东省特别区美术专门学校。《东北年鉴》记载,当时“该校有学生两级,男生三十人,女生十六人,教职员二十七人。”该美术学校中,西画科多聘外侨教师,以俄侨为主。在课程设置上,则移植了西方的教学和课程体系。10年后,该校又改组由第二中学兼办,更名为东省特别区美术专修科。

  1930年,东省特区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东北年鉴》记载,特区师范专科学校有美术、体育专业,学生61人,教师16人。当时,阿·斯捷潘诺夫曾任东省特区师范专科学校美术专业班教员,主教素描和油画。当时的美术科西画教授还有司梯巴诺夫,他毕业于莫斯科艺术大学,同时任俄国青年会、哈埠俄侨中学美术教员。

  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哈从事油画、水彩、水粉等西画创作的中国艺术家主要有石揖、韩景生、韩乐然、鄂广居、高昆、刘志谦、周正等,他们在哈尔滨一面从事油画、水粉、水彩创作,一方面从事教学工作。

  李述笑会长说,哈尔滨美术专门学校及东省特区师范专科学校美术专业的创办,发展和传承了西洋绘画,形成了中国的西画群体,对城市文化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田青春)

文章来源:黑龙江广播电视报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07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