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

尼古拉教堂:对美的追求没离开过

发布日期:2019-07-17

 

曾有朋友问我“哈尔滨人又不都信阿教,而且教堂都被拆掉几十年了,你说现在到处弄这个图案为啥?” 我想了一会儿,给出了令我满意的回答:“为了审美”。

提到哈尔滨人的审美,话还得回到一百年前的马关条约说起。中日甲午海战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之时,正好俄国人在筹划建造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这时候俄国人算了一笔账,如果借道中国东北就能大幅降低成本。于是沙俄以国家元首的礼遇接待了李鸿章,并签订了《中俄密约》。于是,才有了后来的中国大清东省铁路(中东铁路),也就才有了哈尔滨这座突然崛起的现代城市。

东正教是俄国的国教,沙皇同时兼任教皇。“一般说来,什么地方出现了俄国人,他们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教堂。”因而,大批俄国人到哈尔滨开始新生活以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建造大教堂。1899年,俄国人把生活的中心刚刚从香坊转移到“新区”南岗不久,就在城市的最高点,即如今东、西大直街交汇处动工兴建起了尼古拉大教堂。他们在奠基时的纪念铜板上刻下铭文:“尼古拉皇帝即位六年,清国皇帝光绪二十五年、世界创造7407年、基督降诞1899年10月1日,财政大臣维特、铁路总办克尔彼奇铁路建设局长尤格维奇,于松阿里市(即哈尔滨市)在铁路守备队司祭祝福下,建筑工程师雷特维夫建此。”参与教堂设计与建造的都是当时的顶尖高手,如建筑师鲍达雷夫斯基、工程师雷特维夫、画家古尔希奇文克等,而教堂内部的圣物、圣像及大钟则是从莫斯科运来的,耗资巨大。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许多中国人以为圣尼古拉教堂是以尼古拉沙皇的名字命名,借以彰显沙皇的威严。其实不然,这位圣尼古拉另有其人。圣尼古拉(希腊语:γιο Νικ λαο,字面意思为“人民的胜利”,约270年~343年),青年时期就投身于基督教会。在查士丁尼一世(527年~565年在位)统治东罗马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堡就建起了一座以圣尼古拉命名的教堂。他是东正教俄罗斯的主保圣人之一,是是水手、商人、弓箭手、儿童和学生的主保圣人,据说也是圣诞老人的原型。李述笑老师在《消失的建筑——圣尼古拉大教堂》一片中说道,圣尼古拉大教堂在俄国人看来也有“守护城市”的意思。

圣尼古拉教堂全部采用木构架井干式构成,建筑顶部采用俄罗斯传统的八角帐篷顶结构形式,在内部形成巨大的穹顶空间。在建成后的几十年中,圣尼古拉大教堂一直作为哈尔滨的城市正中心和制高点,成为这个西洋建筑林立的城市的最佳名片。在1931年沦陷后,这里改名为“中央寺院”,但对于教堂的功能和建筑本身并没有大的影响。

而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8月24日,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开始拆除圣尼古拉教堂,但因教堂结构的牢固,红卫兵不得不动用各种工具以及消防车、卷扬机,教堂内的文物也多被毁坏或散失。这座全国独一无的的木制教堂被红卫兵无情的利器中倒下了。

关于尼古拉大教堂的倒掉,在许多人的笔下有着太多的伤感的回忆,这里我想提到的是另一种意境:被称作是“文化”的这种神奇的东西,是不容易像建筑本体那样轻易被移除的。

虽然不甚了解当年哈尔滨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但我相信多数中国人是不大信奉东正教的。今天从学者口中听到的,诸如尼古拉大教堂是哈尔滨独立教区大主教所在地之类的信息,试想从周边路过的哈尔滨人大概也不太会关心主教们的管辖范围有多大,他们对这个世界其他地区有怎样的影响——人们心中只是“看!多么漂亮的一座建筑!”——这就够了。

这就是地标建筑对一个城市几代人的审美影响。相对于建筑结构、和意识形态而言,人类对美的追求才是永恒的。

无论种类、大小,只要是美的事物,必定凝结了大量的时光,大量的精力,大量的智慧——这些往往需要凝结很多人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形成。俄罗斯人从一个边远小公国发展壮大,他们前仆后继去当时欧洲文化中心——巴黎学习,他们杰出的文学家、建筑师和艺术家身上都多少带有一些法国的文艺范儿。我不清楚他们为积淀出这样的文艺氛围用了多少年,但他们中的佼佼者把他们引以为豪的作品搬到了哈尔滨,然而却被我们自己毁掉了。

我当然知道中华五千年积淀的厉害,但相信不会有人否认在家门口欣赏到蕴含异域文化精英们梦想的作品,扩展自己的视野,绝非是一件坏事。

在尼古拉教堂原址又建的花坛、雕塑以及如今的“玻璃大棚”都存在巨大的民间争议,这或许恰好是“被提高审美标准”的哈尔滨人难以接受逊于尼古拉教堂之美存在的例证。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如果哈尔滨人再想领略尼古拉教堂的美,还真有一个去处,那就是位于成高子镇的伏尔加庄园。

在哈尔滨市香坊区阿什河畔,教堂复建工程2006年7月开工,2009年正式对游客开放。俄罗斯国家功勋建筑师柯拉金为教堂复建提供了图纸并进行现场指导,为了做到“每一寸都和原貌一模一样”,他们专门按照原建筑结构使用的松木产地,到俄罗斯进口松木原木,再根据复原的外观设计图纸,严格按照原有比例请能工巧匠精心雕刻。他们还拿着复原的设计图纸,在俄罗斯订制了建筑内的大钟、圣像、烛台等绝大部分物品。就连建筑结构什么地方用钉子、什么地方不用,外墙装饰图案尺寸造型等细节,都力争完全原汁原味。

如今,昔日的大教堂,今天是位于哈尔滨市郊的一座博物馆。

美总是容易留下缺憾,对于尼古拉大教堂来说,它的形象被用做哈尔滨城市标志之一,它的大钟如今悬挂在索菲亚大教堂钟楼上继续作响,它的复制品在美丽的阿什河畔 接待游客来访与新人婚礼,它的名字被许多文人挂在笔端……

近半个世纪前的那个凄惨的夜晚,许多人欢欣鼓舞地庆祝胜利,然而事实上,它并没有走,只不过是被扒掉了一件马甲。

文章来源:   作者:
分享到: 0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信箱Mail :dmhlj@sohu.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dmhlj@sohu.com

关于我们

黑ICP备15006614号 哈公网安备230100020044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证件号 : 黑B2-20160070

黑新网备 许可证编号:2332015001

关注我们
  • 最美龙江微信号

0.1035s